English

完整电影神话的完成与终结

1998-09-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田松 我有话说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只有电影是科学之技术的产物,并随着技术的演进而变化着自己的形态。正在到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将使电影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

早期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一种“木乃伊情结”。人们希望记录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某一时刻的生存状态固定下来,并使之再现。“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安德烈·巴赞)。最初,绘画承担了这种任务,但在照相术诞生之后,则为摄影取代。电影诞生后,这个任务自然又落在电影的肩上。1946年,巴赞提出“完整电影神话”:“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像真的似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完全像真的才是艺术。心理学家爱因海姆分析了他那个时代的电影与现实的6点不同,如现实的立体变成银幕的平面;深度感减弱;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等,他认为正是这些不同才是电影之所以是艺术的原因。他反对电影技术的进步,却似乎给电影技术工作者指出了方向。人类最重要的两种获得信息的感官就是视觉和听觉,人们所能够很方便地反复再现的也是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因而人类的各种艺术形式除雕塑和建筑与触觉稍有关系外,都只作用于视觉和听觉。再现了视听信息,就再现了现实的绝大部分。而电影,则以最大的可能再现了视听信息,这是电影使人产生“神话”理想的重要原因。电影工作者一直努力记录和再现更丰富的视听信息,使人们有更强更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逼近“再现现实的神话”。所以在电影获得声音和色彩之后,又有了宽银幕,环绕立体声,还有立体电影、全景电影、球幕电影等等。同时,人们也尝试着再现作用于其它感官的信息。有人曾试图再现嗅觉信息,在电影放映过程中随电影进程释放香水。但也许稍有成功的是对触觉信息的再现。有一种特种电影是这样的,观众需要坐在一个特殊的椅子里,影片的内容一般是一个过山车沿途的景象。电影开始,观众的椅子就随着影片的进行由若干液压传动装置驱动,前后左右上下颠簸,使观众产生真的坐在一个过山车中的幻觉。当然,这种电影所能表现的内容还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尝试。人们希望不仅是被动地接受艺术作品的信息,还希望与作品发生相互作用,比如与电影中的人物直接对话,这样就更像真的似的了。这种视听作品是从电子游戏开始起步的。电子游戏的名声一直不大好,在相当多数人看来,电子游戏文化层次低,制造粗糙,对青少年有害无益,这或许也是实情。但如果从发展的眼光看,则有不同的看法。不妨对比一下电影的历史。电影在刚刚诞生的时候,也被人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杂耍,根本不被看作艺术,百老汇的一流舞台演员根本不屑于参加电影演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电影的创作,电影才不仅仅是商品,成为第七艺术。电子游戏也将会经历同样的过程,并且它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过程比电影快得多。现在的许多角色扮演类电子游戏,已经在曲折的情节之外有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不能否认,电子游戏已经具备了视听艺术的一些基本因素。

电影的完整再现和电子游戏的人机互动是人们的两个理想,这两个理想在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中将由一个新技术结合起来,这个技术就是VIRTUALREALITY,一般译为虚拟现实。

触觉终于成为一种可以再现的信息资源了,人们已经向完整电影神话又逼近一步。但这时,我们已经很难分清,这是完整现实的再现,还是完整现实的创造。

无论看多么紧张的电影,只要观众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在看电影,毕竟有大量的电影之外的感官信息能够被人所接受。但是,如果灵境技术在给人提供视听信息触觉信息甚至嗅觉信息的同时,又隔绝了非灵境信息,那么,进入灵境状态的人将无法区分自己是否处于灵境状态之中,直到灵境电影结束。就如在密封船舱中的旅客不知道自己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个进入灵境飞行状态的飞行员单凭感官将无法区分他是在模拟飞行还是在真正地飞行。

金吾伦先生认为虚拟实在将给我们的实在观带来根本的变革,“既然我们可以用虚拟实在技术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同的世界,而虚拟世界是虚幻不实的,那么,我们有什么先验的理由相信,我们原先认为是真实的现实世界就不是虚幻的?”

也许,人类自古以来就是生活在两重现实或实在之中的。现代人的很多情感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而是在电影或者电视中体验的。就如某位作家所说,谁说是艺术模仿生活,分明是生活模仿艺术。在近几届美国总统的选举中,迪斯尼的米老鼠也得到了不少选票,排除其中恶作剧的成分,应视为两重现实的界限混淆的一个结果。影象现实同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举例来说,长期在影象现实面对暴力而无能为力的人们对暴力会产生漠然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在面对现实暴力的时候同样漠然。

虚拟技术的互动性也许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与影象现实有所不同的影响。比如,同样面对暴力,你必须有所行动,是参与还是逃跑。无论怎样选择,你都不能对此保持漠然的心态。

对于将来的孩子,虚拟的现实将不仅影响他们的人生,甚至也构成了他们的人生。于是我们进入一个怪圈,从再现现实的愿望出发,走到了创造现实的结果。这时发现爱因海姆确有先见之明,与现实不同的才是可以审视的艺术,如果与现实没有区别,则不是艺术,而是现实本身了。

假做真时真亦假。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地参与到人的生存,现实与艺术、现实与虚拟现实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起来。它给人类带来的深刻影响,很快就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显现出来。这种影响自然是福祸并存。存其益、去其害虽然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谁也无法把它们分得一清二楚。事实上,新的生存方式必然到来,我们只能在新的生存之中作自己的选择,而不能选择这种生存方式本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